繁殖技术 | ||||||
|
||||||
(一)银杏种植业良种化进程 (二银杏类型 银杏栽培历史悠久,资源十分丰富。根据银杏树冠形状和叶形变异等研究,植物学家堪利爱(Carriere)、爱威斯(Eiwes)、亨利(Henry)和胡先辅等将银杏分为7个变种。 (1)塔型银杏(Ginkgobiloba var.fasfigiataMast.)主枝从主于直耸向上,呈狭长的尖塔形。1948年在美国又选出圆柱类型。 (2)垂枝银杏(Ginkgobiloba var.pendulaCarr.)枝多弯曲,有些下垂。 (3)裂叶银杏(GinkgObiloba var.1acinlataCarr.) 叶形大,呈深切裂。 (4)斑叶银杏(Ginkgobilobavar.rariegataCarr.) 叶绿色,具有黄色魔点。 (5)黄叶银杏(Ginkgobilobavar.aureaBeiss.) 叶为金黄色,有光泽。 (6)叶籽银杏(Ginkgobilobavar.epiphyllaMak.) 部分种子着生在叶上,种子小,变异大,两者的柄合而为一。 (7)鸭脚银杏(Ginkgobilobavar.stenonuxaHu.) 核为狭长卵圆形,稍扁。 根据种子大小、形状等特征,曾勉教授于1934年又将银杏分为3个变种。 梅核银杏(Ginkgobilobavar.typieaTsen.):种子呈圆形或心脏形,顶端微凹,种核卵形或广椭圆形,稍扁,两面差别显著,间或上下端相称,两侧棱线距基部较近,并呈翼状边缘。种仁有苦味,品质较差。在旱、涝地区,抗性较强。 佛手银杏(Ginkgobilobavar.huanaTsen.):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上端或尖或钝,顶点平或微凹,果柄自基部弯顷。核狭长,锐尖,具有棱线,但翼不明显。核饱满,味甘美,品质好。 马铃银杏(Ginkgobilobavar.apiculataTsen.):种子中等大,果顶突起,具有小尖头,是同上述两类的主要区别。核有棱,翼不明显。种子似梅核银杏,核似佛手银杏,长大于宽,侧棱不显著。核仁味苦,品质较好。 (三)银杏的核用主要品种 1、长子类品系2、佛指类品系 3、马铃薯品系 4、大龙眼类品系 5、梅核类品系 良种壮苗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中国果树志.银杏卷》共记载了中国46个银杏品种,近年来经各地又选育发表了许多新品种和类型。银杏品种按照种核形状分为长子类、佛手类、马铃类、梅核类、圆子类等五大类别,在五大类别之下再确立品种。 (1)金 坠 子 又名长白果,包括长把金坠子、扁金坠、锥子把金坠。本品种之特点为球果与种核均似女人的耳坠,主要分布于山东郯城沿沂武河两岸的港上、新村、重坊、胜利、马头、花园等乡镇。树冠多圆锥形或扁球形,发枝力强,萌芽力强,生长旺盛,树冠外围长枝当年可长达30cm。发育快速,20年左右即可进入开花结果盛期。叶片较小,叶色翠绿,多扇形叶,叶具明显中裂,长4~5cm,叶宽577cm。叶柄长5cm左右。球果倒卵圆形或长椭圃形,熟时金黄色有光泽,基本无白粉。球果先端突出,顶具尖或不具尖。基部略偏斜,蒂盘圃形,较厚,突出于种皮之上或与种皮相平。球果柄长3~5cm左右,柄粗壮、直立、不弯曲。球果大小纵径3.1cm,横径2.3cm。单粒球果重12.7~18.2g,每千克粒数55~79粒。本品种在郯城又分为长把金坠、扁金坠和锥子把金坠3类型。长把金坠又称圆头金坠或大金坠;锥子把金坠又称小金坠。其主要区别为:长把金坠的球果柄稍长;扁金坠的球果略扁;锥子把金坠的球果前端细长尖突。种核长卵形;两端窄狭,最宽处位于中部以下。先端粗糙,有明显的条纹,具钝尖。基部尖或略钝圆。丧把金坠的基部两束迹点突起十分明显,或连呈横隔状;扁金坠的两束迹点稍见突出;锥子把金坠的两束迹点相距很近成秃尖状,两侧棱明显。种核大小约2.4cm×l.8cm×1.3cm,最大可达2.98cm×2.25cm×1.94cm。 单粒种核重1.91~3.44g,每千克粒数290~524粒。出核率均在26%左右,出仁率约80%。本品种树势强健,生长快速,40年生树即可产白果50kg以上。其中长把金坠为本品种申之最佳类型,长把金坠的典型植株见于新村5村,树冠圆头形,50年生树,树高18.1m,干高1.9m,胸径58cm,冠幅11.4m×l2.3m,单株白果产量可达85kg,单粒球果重9.91g(最大可达10.1g),单粒种核重2.81g,千克种核粒数约355粒,出核率28.4%,出仁率79.09%。长把金坠的速生丰产性能,良好,无大小年现象,耐旱、耐涝、耐瘠薄,但抗风力较差。种壳薄,种仁质细、性糯、味香、略带甜味,为郯城之著名品种。近年来新选育的优良单株有郯城5号、庆春6号等。 (2)橄 榄 果 球果大小为纵径3.2cm,横径2.4cm。单粒球果平均重9.55g(7.8~10.0g),每千克粒数105粒(100~128粒)。出核率24.7%。种核长圆形或长纺锤形,先端突尖,珠孔迹明显。下部稍狭,基部具尖,两维管束迹迹点小,相距有远有近,可达3.2mm,分列于端尖两侧。两侧棱明显,较宽,上部宽扁,呈刀状,中下部逐渐消逝。有背腹之分。种核大小为2.7cm×1.5cm×l.3cm,单粒种核平均重2.2g(可达2.4g),每千克粒数455粒(可达416粒)。浙江长兴的小粒种钻鞋针,单粒种核平均重仅约1.4~1.6g,每千克粒数达625~700粒。出仁率77.4%。本品种在广西视为优良品种之一。浙江长兴群众亦多喜爱。但生长势中等,成枝力较弱。100年生大树株产约日果50kg。大小年明显,小午时不足20kg。 (3)金果佛手 辣果略粗短,稍弯,长2.9~3.5cm,纵径3.3cm,横径2.6cm,单粒果重8.2g(可达8.4g),千克粒数122粒(可达119粒)。出核率22.5%。种核长卵圆形,中部以上广阔,下部狭长,似蝌蚪状。先端圆钝,具小尖。基部窄狭,尾秃尖,两束迹迹点小,相距近,分别于尾尖两侧。两侧具棱,仅顶端部可见。种核大小约为2.4cm×l.5cm×l.12cm,无背腹之分,单粒种核平均重1.9g,千克粒数,526粒。本品种核壳较薄,出仁率82.2%,质细味香,品质良好。丰产60年生树,产量可达90kg,大小年不明显。惟种核较小,是其一大缺点。 (4)天目长籽 (5)九甫长籽 2、佛指类品系 (1)佛 指 (2)七 星 果 (3)尖顶佛手 种核大小为:大粒型2.8cm×l.85cm×1.5cm,单粒核重2.98g(可达3.3g),每千克粒数约336粒。小粒型2.4cm×l.6cm×l.35cm,单粒核重2.16g(可达2.4g),千克粒数463粒。种核薄,出仁率高达80%。目前,本品种的大粒型仅见于江苏邳州港上镇港西村,该树约70年生,树高12.5m,干高2.5m,胸径69cm,冠幅9.3m×9.1m,单株年产白果60kg上下。本品种种仁饱满,质地细腻,无苦味,有香气,但糯性不及佛手和梅核。 (4)大 佛 手 两侧具棱,棱线明显。种核大小为3cm×l.85cm×1.35cm,单粒种核重2.94~3.13g(可达3.33g),每千克粒效约320~340粒。出仁率高达78.9%。本品种生长快速,结实力强。适应性广泛,对肥水要求不高,大小年明显,但间隔期短,如管理得当,可以连年高产,稳产。坐果率高,保果力强。种仁质细,糯性亦好,无苦味。 (5)洞庭佛手 (6)长柄佛手 (7)长糯白果 果纵径3.6cm,横径2.6cm,单粒重13.0~16.5g,千克粒数61~77粒。但出核率低,仅18.2%。种核卵圆形,先端钝圆,顶尖凹陷,可见珠孔孔迹,下部狭长,基部呈尾尖状。基部两维管束迹迹点小而明显,相距较远可达4.1mm,但也有二迹点合为一体者。两侧棱明显,上部棱线宽于中部,至基部渐不明显。种核大小为2.24cm×l.42cm×l.2cm,单粒种核重2.37g,每千克粒数420粒上下。本品种产量一般,200年生左右的树,可产白果50~75kg。但种核粒大丰满,味香甜,糯性特好。由于本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必须加强管理,方可提高单株产量。 (8)鸭尾银杏 3、马铃薯品系 (1)大 马 铃 (2)海 洋 皇 3、大龙眼类品系 (1)大 龙 眼 (2)大 圆 铃 5、梅核类品系 (1)梅 核 果纵径2.87cm,横径2.2cm,单粒果重11.25g,千克粒数89粒,果柄较短仅约2.5~3.1cm,下部宽扁略有弯曲。出核率25%(可达28%)。 种核椭圆状纺锤够,上下两端基本一致,左右对称。浑圆丰满、洁白光亮、先端稍宽圆,具微尖。基部稍现粗糙。两束迹迹点明显,相距较近,不足2mm,有时中间相连呈短横线状,个别的聚为一点。两侧棱线明显,中上部稍见窄翼状边缘。种核大小为2.35cm×1.53cm×l.29cm,单粒种核重2.5g,千克粒数约为400粒。出仁率78%。本品种为丰产树型,邳州的大梅核,112年生树,树高20m,胸径73.3cm,单株年产白果达221kg,大小年不明显。本品种品质细腻,性糯味香,且种仁煮熟呈现翡翠绿色,极为美观,为入菜之上品。但苦味较重是其缺点。本品种之抗性较强,较耐瘠薄和高温干旱,可适应于砾石山地,较之银杏其它品种有独特之优点。本品种之另一类型的小梅核,种子虽小,但丰产性和抗逆性更强,小梅核的食用价值不高,但作为砧木却有其独特的优点。此外,尚有棉花果、珍珠子,、眼珠子、庐山银杏、郯城高生果、浙江猴子眼等均属这一品系。 (四)银杏的主要叶用品系 近年来,由于银杏叶片的开发利用,生产上已提出了叶用银杏品种分类问题,由于银杏采叶园的主要经济产品是银杏叶片,所以叶用银杏品种的标准不同于采果银杏品种的标准。以果为主的银杏品种标准是围绕种子的产量和品质,加以品种上的划分,而以叶为主的银杏品种标准,则应围绕叶子的产量和质量而加以品种上的划分。但遗憾的是,关于银杏叶用品种问题,目前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从当前已掌握酌情况看,有些著名的银杏种子优良品种,从其叶片大小和质量上看,不一定是叶用的优良品种。从栽培经营的效益出发,银杏的叶片大小、质地厚薄、色泽明暗、单株产量、出干比率等指标,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一些银杏产地已开始对叶用银杏品种进行筛选。根据山东泰安市岱道庵银杏品种园的对比观察,初步认为马铃类的银杏表现最好。据郯城县新村乡的调查资料表明,以当地所选的大马铃1,2,3号品种,大圆铃2号和9号品种表现最好。此外,通过几年来的对比试验看出,凡嫁接树均比实生树的叶片表现为产量高质量好,叶片含水量低。名扬中外的泰兴“佛指”,由于其叶片窄小,叶质薄嫩,根据采叶园的要求标准来看,反不如“马铃”、“龙眼”和“梅核”等的叶片丰产性能良好。从叶形态上看,通常三角形和心形叶叶面积大,产量高。银杏的叶用优良品种一般要参照以下条件: 二、银杏繁育技术 (一).种子繁殖 良种壮苗是一切栽培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银杏苗木的繁育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种子繁殖、扦插、压条、分株、和嫁接等方法。用种子繁殖育成的苗木称为实生苗,主要用于嫁接的砧木和直接繁殖苗木。实生苗根系发达,入土较深,对外界条件适应能力强。实生苗是从种胚开始发育,具有明显的童期,进入结果期较迟,由于银杏为异花授粉植物,其后代有明显的分离现象,不易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和个体间的相对一致性。 活力指数VI=X(∑Gt/Dt)。 式中X为幼苗长势(发芽试验结束时测得的根、芽或幼苗的平均长或干鲜重)∑为积加符号,Gt为t日发芽数,Dt为相应的天数。发芽势可表示种子发芽能力和速度的强弱,数值大表示活力强。计算公式为: 2、催 芽 (二)嫁接育苗 通过嫁接将优良母株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的适当部位,经过双方愈合而组成新的独立植株,用嫁接方法繁殖的苗术称为嫁接苗。嫁接苗由砧木和接穗两部分组成。用作嫁接繁殖的枝段和芽子,称为接穗。接穗主要来自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丁字形芽接 丁字形芽接是目前生产上常用一种嫁接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春、夏、秋季都可进行,但以秋季较好。秋季芽接,选择当年生健壮、芽饱满的枝条作接穗,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并用湿草帘包好或泡于水中备用。秋采春接的枝条要进行沙藏。其削芽方法是;先在芽上方0~1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随后从芽的下方1cm处斜向上削芽,形成略带木质部的马耳形芽片备用。砧木使用1~2年生的实生苗,苗木根颈应在0.5cm以上。在砧木苗离地面5cm处选一平直光滑部位,然后切一“T”形刀口,横口长度为砧木围径的1/3~1/2,纵口长度为1.5~2cm,深达木质部(只削断树皮,不伤木质部)。在嫁接时,用刀“T”形切口交叉处撬开,把芽片放入切口,使芽片上边与“T”形切口对齐,然后用塑料带捆扎紧实目前,在生产上已把丁字形芽接改为一横一点芽接法,即在砧木横切口的中央,用刀尖轻轻一点,而不下刀,点后左 右一拨,撬开皮层接口,然后把芽片顺接口插入,徐徐推进,砧木皮层也就随着芽的推进而破裂,直至接芽上端与横切口对齐为止。这种方法使芽片与砧木木质部结合极为紧密,砧木皮层包裹接芽片也甚为严密。该方法嫁接快,成活率高。 切接 切接法一般适用于小的砧木,苗龄1~2年生嫁接成活率较高。切接法要求砧木的直径略粗于接穗,根颈在0.6~1cm之间。嫁接一般在春季砧木和接穗均未离皮时进行。具体嫁接步骤如下:在离地面3~5cm处,将砧木水平剪断,削平剪口面,选比较光滑平直的一侧,向下垂直切开,深度略短于接穗长削接穗上端保留2个芽,上端从距上芽1cm处剪齐,下端距下芽0.5cm处下刀(在顶芽的背面),削成长为2~3cm长的平滑斜面,入刀要陡直,深达木质部,再将斜面的背面末端削成0.5cm长的斜面,两边削面要光滑。把削好的接穗插入切口,接穗的长削面对着砧木切口木质部插入,至微露大削面上端。若接穗较细时要靠一边插,务使砧、穗形成层紧密相接,切忌砧、穗形成层错开,否则嫁接将不能成活。用塑料薄膜条将嫁接处自下而上包扎绑紧,绑缚时要特别注意勿使切口有丝毫移动。然后再避芽上绑,将接穗上端剪口封闭并绕下打结。若接穗顶部已蜡封过,可不绕上封顶。 劈接 劈接法多适用于较粗大的砧木苗,苗木根际径在1cm以上,苗龄2年以上的实生苗。嫁接时期同切接。在离地面5~10cm处,将砧木剪断,削平茬口,用刀在断面中央切一垂直劈口,深度与接穗削面相同。粗大的砧木,如根颈在3cm以上,可劈成“十”字开接口,口深约3~5cm。接穗上保留2个芽,下刀处距下芽0.5cm左右,并在芽的两侧削成长约3~5cm的光滑斜面,使有芽的一面稍厚,另一面稍薄,呈楔形。切削时入刀处要陡直些。先用一木楔撑开砧木劈口,将削好的接穗厚边向外插入切口中,使接穗厚面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相接,插深至微露削面上端(约0.2cm露白)为宜。一般可同时插入两个接穗,“十”字形切口可同时插入4个接穗。将嫁接部位用塑料薄膜带扎紧,封闭切口,绑扎时切勿使接穗移位。包扎后用湿细土将砧木埋成小土堆,土埋高度超出接穗3~4cm为宜.因为伤口在黑暗条件下容易形成愈伤组织,同时可保证接穗不失水,提高接口处温度,可促进伤口愈合。25~30天后接芽开始萌动出土,40天后取掉土堆,使其正常生长。 插皮接法 插皮接法适用于2年生以上的砧木实生苗。当春季砧木和接穗离皮(形成层开始活动)时即可开始嫁接,但以芽子开始膨大至展叶前最好。具体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以清明前后5天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步骤如下:先在苗干上5~8cm处或直径0.8cm以上处剪断, 并削平剪口,在剪口下选光滑一侧下纵切一刀,约1cm,深达木质部。接穗上端保留2个芽,从芽一侧向下方约1cm处向下削一斜面,削面长3~4cm,端部削尖,刀要锋利,削面要平直光滑。然后在背面0.5cm处削一刀去下端的皮部和木质部。把砧木刀缝两侧的皮层轻轻剥开,将切穗长削面对准砧木的木质部,轻轻插入,插入深度为上部露白约0.2cm。插接穗动作要快,插缝口要紧密。根据砧木粗细,小砧插1个接穗,大砧插2~4个接穗。对于小的砧木,即嫁接枝条为1个,砧木茎粗1.5cm以下的接口,包扎时先将两层软纸在一侧用刀划开,深达2/5处,紧紧包住嫁接部位,然后用塑料薄膜带缠住,再用麻皮扎紧。对于较大的砧木,包扎材料是两张方形软纸和一块方形塑料薄膜,根据接穗个数和方位角,在插接穗前把方决塑料薄膜用刀划开小口,中间连接部位大小与砧木直径相仿。然后再将方形塑料薄膜用同样的方法套上包紧,用粗麻皮从上至下绑扎牢。绑扎完后,接穗顶端切面蜡封。 插皮舌接 该嫁接方法在树液开始流动、树皮易剥离的清明前后进行,该方法适应于2年以上、茎粗1cm以上的实生苗。具体嫁接步骤如下: 芽苗砧嫁接 芽苗砧接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嫁接新技术。采取此法嫁接,比芽接法缩短育苗期2~4年,比其它枝接法缩短育苗期3~5年。成活率较高,苗木质优,成本低,但嫁接技术要求严格,管理要求精细,并要培养高质量的芽苗砧。 (三).扦插育苗 银杏插条极易成活,插条育苗的好处很多,既能节约种子,又可保持品种优良特性,加速良种繁殖,提早结实,但是最大缺点是,大面积的育苗很难保证有充足的插穗来源。银杏插条育苗,可用硬枝也可用嫩枝扦插(绿枝扦插),硬枝扦插是采用一年生(或二三年生)枝条作插穗。嫩枝扦插是采用当年生长的夏季幼嫩枝条作插穗。两者相比嫩枝扦插的成活率高于硬枝扦插的成活率。但嫩枝来源较硬枝来源更为短缺。 采集插穗 一般植株的硬枝穗条采自2~20年生的大树上,采1~3年生的枝条。2年生穗条扦插的生根率最高,达80%~85%,3年生穗条扦插的生根率为58%~65%1年生穗条扦插的生根率为45%~55%。秋末冬初(落叶后)采条最好,此时枝条积累养分多,插后成活率高。 插穗剪截 插穗长度10~15cm(4~6个芽),上口齐平,在芽的上方1cm处,下剪口为单马耳形,在芽的对面,马耳形上口离芽1cm,剪口要平滑,不撕裂树皮。将梢部、中部和基部的插穗分别捆起来,特别是带顶芽的梢头插穗要单独成捆。每捆50~100根,上下端一致,不得本末混放,每捆的下端要平齐。 插穗的处理 秋末冬初采的穗条,剪截成捆后,下端在1000mg/kg浓度的ABT-1,PRA,PRB生根粉或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10s,深度2cm。或在100mg/kg浓度的溶液中浸蘸30min。取出,竖于地窖内的干净河沙中,或拱棚阳畦温床中,促生愈伤组织,春季插时取出。春季采条剪截后,按上述要求捆扎成捆,下端浸蘸在500mg/kg的萘乙酸滑石粉浆中或生根粉10min,1000mg/kg的萘乙酸或生根粉液中浸蘸10s,取出扦插。有的地方剪成只有1个或2个芽的短插穗进行扦插,也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是苗木生长很慢,长期不能出圃,除了繁殖极优良的品种外,一般生产单位不宜采用此法。 扦插 秋末冬初(在黄河流域为10月底到11月上中旬》扦插,插后要注意防寒,最好的办法是将插穗埋入土中,并培成土垄,再盖10~15cm厚的草。或是架设拱栅(高0.6m左右)。3月上中旬天气渐暖,中午揭开拱棚两头的塑料薄膜,透气降温。4月上中旬逐渐扒开土垄,使插穗士端露出1~2个芽,盖的草仍留着,只将盖着芽的扒开。 春季扦插在2月下旬至3丹中旬。扦插时先开沟,将插穗按预定株行距斜插入土中。或用木质扦插锥打吼,再插入插穗,盖土压实,插完一畦后浇透水一遍,土壤晾干后轻锄一遍,将土轻轻拥向插穗基部,地面露出1~2个芽。(3)扦插的株行距可采用下列三种:10cm×30cm,每公顷扦插苗33万株;10cm×20cm,每公顷产苗49.5万株;8cm×20cm,每公顷产苗63万株。 在营养袋中扦插,插穗长8~10cm,先将营养袋下部打几个洞,便于根系穿出。袋中填入基质后,用木棍插好孔,再插入插穗,填满基质。在苗床中排列前,先在底部垫上20cm细沙,再放入营养袋。袋的周围、袋上面和袋间隙都填沙。 扦插以后,用麦糠或稻糠、杂草和锯木屑盖在畦床上,在3~4月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有利萌芽和长条,5~6月,又能减少较强阳光直射,防止灼伤苗条。盖塑料薄膜或在小拱棚中扦插,要在5月底(黄河流域)或4月中旬(亚热带)撤去塑料膜。但是要加强侧方庇荫。 移植:凡用营养钵扦插的,大约在扦插后70天(亚热带)至80天(暖温带)移植,插穗生根4条以上的营养钵才能移植,未生根的仍留在原地。移植前要炼苗10~15天,采取的措施是:在保持基质一定湿度的情况,逐渐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使基质含水量逐渐降低,但中午高温强光之际,仍要喷水,防止嫩枝被晒伤,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16时以后,要增加畦床上的光照,撤去遮荫物,使透光量达到全光的80%,甚至全光照。未用营养钵扦插的,不要过早移苗,因为此时插穗根系脆嫩易断,气候高温干旱,移栽后死亡率高,存活的苗木生长极慢。不移栽,虽然密度大,但是银杏幼苗群聚性强,只要肥水适量,当年根系能长到30cm,新梢长到15cm。为防止茎腐病发生,每15~20天喷1次800倍液退菌特。第二年春季再移植,做二级育苗。 采穗条 嫩枝采条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半木质化的1年生枝在8月中旬至10月采条。母树为2~15年生苗木和幼树的1年生枝。优良实生变异类型树上的当年生枝及嫁接树上的当年生枝也可以作插穗。粗度0.5~1.0cm。 插穗剪截 嫩枝扦插的插条,长10~15cm,含3~4个芽,保持3枚以上叶片,因为叶片除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刺激切口生根的激素。插穗下端带一段上年生硬枝(长度3~5cm),叫做带踵枝,扦插后生根率、根数和根长都超过嫩枝插穗。在相同措施下,穗条上不同部位的插穗,生根率不同,其顺序是:基部>中部>梢部,究其原因主要是养分积累量的差异。因此,剪插穗时应按三个部分分别堆放和捆扎。插穗剪截后,每50根一捆,下端平齐,在1000ul/L生根粉液中或萘乙酸中浸蘸10s,或在200~300/11/L浓度中浸蘸20s,取出扦插。将嫩枝插穗剪成单芽或双芽的短穗扦插,在精心管理下,也能取得很高的成活率,但是只在繁殖优良品种时使用。 扦插 单芽及双芽的插穗全部埋入基质中,3芽以上的插穗,插入基质中的深度为5~8cm,嫩叶不能接触到基质,以免烂叶。各插穗的叶片不能相互重叠或挤压,最好是叶片朝向一个方向,芽向另一个方向,扦插时先用木棍穿洞,再插入插穗,压好基质,插完一畦后浇透水一次,使基质与插穗密接。株行距5cm×l0cm。嫩枝扦插后,60~80天根系长成,如精心管理,当年新梢高度3.0~6.5cm,地径0.3cm。 嫩枝扦插后的管理 (四)、高空压条和根蘖繁殖 1、高空压条 (五)、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多种离体生活的有机部分,在适宜的人工培养基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愈伤组织,并逐步分化出器官(芽、根)最终形成完整的小植株(具有根、茎、叶、芽)的过程。银杏组织培养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快速繁殖性状特异的优良品种,特别是母株少,繁殖材料奇缺的情况下,更显得重要。 (六)、苗木出圃 1、出 圃 (七).微体繁殖 微体繁殖是用植物的胚、花粉、茎段、叶片、细胞、原生质 体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使其成长为完整的植株。 据报道,银杏可用花粉、胚和茎段培养分化。花粉培养以 改良的怀特(White)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即WM(改良怀特 培养基)+0.25%酵母提取物+1毫克/升吲哚乙酸,也可用WM+20%椰子乳汁;椰子乳汁最好用蔡氏细菌滤器过滤。用新鲜花粉或贮藏在7℃干燥条件下的花粉都可以培养分化,但两者均有0.1%左右的花粉发育不正常。花粉的正常和变态发育过程。花粉培养中体细胞和未成熟精子细胞 在同一培养条件下,细胞大小有很大变化,体细胞要大得多。未成熟精子细胞中只有个别配子体发育为2个精子细胞,尾 端有螺旋状带的成熟生毛体。1933年已发现用3毫米大小的银杏胚,经过培养,可以正常生长成为实生苗。据研究,用改良怀特培养基加入椰子乳汁,对幼胚生长有良好的影响,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提高生长速度,并在苗端四周及子叶表面产生分生组织。认为幼胚大小以900~1600微米为好,2800微米以上的胚,不容易产生愈伤组织。椰子乳汁的浓度为10%~20%。从多年生母体采取当年嫩生梢。剪去带柄叶子,消毒后切成从0.5~0.8厘米茎段,节上段和下段为1:2的比例。每瓶接1~2段。培养基为WM+BA(6苄基腺嘌岭)0.5—1毫克/升+NAA(萘乙酸)0.5毫克/升+NH4C1(氯化铵)5.34毫克/升+蔗糖4%+琼脂0.5%。接种3天后即能形成愈伤组织并生长腋芽。再将带节无菌的茎段在N6(培养基)+2,4-D3毫克/升+BAl毫克/升+NAAl毫克/升+蔗糖3%+琼脂0.5%的培养基上培养3个星期即可分化生根。若将这种培养基中的2,4-D成分改换成NH4Cl成分,则可诱导腋芽生长,出芽率能达83.12%。上述培养方法一般都在25~29℃条件下进行,第一个星期为暗培养,第二个星期移到有自然光照的分化培养室培养。 (一)银杏种植业良种化进程 (二银杏类型 银杏栽培历史悠久,资源十分丰富。根据银杏树冠形状和叶形变异等研究,植物学家堪利爱(Carriere)、爱威斯(Eiwes)、亨利(Henry)和胡先辅等将银杏分为7个变种。 (1)塔型银杏(Ginkgobiloba var.fasfigiataMast.)主枝从主于直耸向上,呈狭长的尖塔形。1948年在美国又选出圆柱类型。 (2)垂枝银杏(Ginkgobiloba var.pendulaCarr.)枝多弯曲,有些下垂。 (3)裂叶银杏(GinkgObiloba var.1acinlataCarr.) 叶形大,呈深切裂。 (4)斑叶银杏(Ginkgobilobavar.rariegataCarr.) 叶绿色,具有黄色魔点。 (5)黄叶银杏(Ginkgobilobavar.aureaBeiss.) 叶为金黄色,有光泽。 (6)叶籽银杏(Ginkgobilobavar.epiphyllaMak.) 部分种子着生在叶上,种子小,变异大,两者的柄合而为一。 (7)鸭脚银杏(Ginkgobilobavar.stenonuxaHu.) 核为狭长卵圆形,稍扁。 根据种子大小、形状等特征,曾勉教授于1934年又将银杏分为3个变种。 梅核银杏(Ginkgobilobavar.typieaTsen.):种子呈圆形或心脏形,顶端微凹,种核卵形或广椭圆形,稍扁,两面差别显著,间或上下端相称,两侧棱线距基部较近,并呈翼状边缘。种仁有苦味,品质较差。在旱、涝地区,抗性较强。 佛手银杏(Ginkgobilobavar.huanaTsen.):种子椭圆形或长圆形,上端或尖或钝,顶点平或微凹,果柄自基部弯顷。核狭长,锐尖,具有棱线,但翼不明显。核饱满,味甘美,品质好。 马铃银杏(Ginkgobilobavar.apiculataTsen.):种子中等大,果顶突起,具有小尖头,是同上述两类的主要区别。核有棱,翼不明显。种子似梅核银杏,核似佛手银杏,长大于宽,侧棱不显著。核仁味苦,品质较好。 (三)银杏的核用主要品种 1、长子类品系2、佛指类品系 3、马铃薯品系 4、大龙眼类品系 5、梅核类品系 良种壮苗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中国果树志.银杏卷》共记载了中国46个银杏品种,近年来经各地又选育发表了许多新品种和类型。银杏品种按照种核形状分为长子类、佛手类、马铃类、梅核类、圆子类等五大类别,在五大类别之下再确立品种。 (1)金 坠 子 又名长白果,包括长把金坠子、扁金坠、锥子把金坠。本品种之特点为球果与种核均似女人的耳坠,主要分布于山东郯城沿沂武河两岸的港上、新村、重坊、胜利、马头、花园等乡镇。树冠多圆锥形或扁球形,发枝力强,萌芽力强,生长旺盛,树冠外围长枝当年可长达30cm。发育快速,20年左右即可进入开花结果盛期。叶片较小,叶色翠绿,多扇形叶,叶具明显中裂,长4~5cm,叶宽577cm。叶柄长5cm左右。球果倒卵圆形或长椭圃形,熟时金黄色有光泽,基本无白粉。球果先端突出,顶具尖或不具尖。基部略偏斜,蒂盘圃形,较厚,突出于种皮之上或与种皮相平。球果柄长3~5cm左右,柄粗壮、直立、不弯曲。球果大小纵径3.1cm,横径2.3cm。单粒球果重12.7~18.2g,每千克粒数55~79粒。本品种在郯城又分为长把金坠、扁金坠和锥子把金坠3类型。长把金坠又称圆头金坠或大金坠;锥子把金坠又称小金坠。其主要区别为:长把金坠的球果柄稍长;扁金坠的球果略扁;锥子把金坠的球果前端细长尖突。种核长卵形;两端窄狭,最宽处位于中部以下。先端粗糙,有明显的条纹,具钝尖。基部尖或略钝圆。丧把金坠的基部两束迹点突起十分明显,或连呈横隔状;扁金坠的两束迹点稍见突出;锥子把金坠的两束迹点相距很近成秃尖状,两侧棱明显。种核大小约2.4cm×l.8cm×1.3cm,最大可达2.98cm×2.25cm×1.94cm。 单粒种核重1.91~3.44g,每千克粒数290~524粒。出核率均在26%左右,出仁率约80%。本品种树势强健,生长快速,40年生树即可产白果50kg以上。其中长把金坠为本品种申之最佳类型,长把金坠的典型植株见于新村5村,树冠圆头形,50年生树,树高18.1m,干高1.9m,胸径58cm,冠幅11.4m×l2.3m,单株白果产量可达85kg,单粒球果重9.91g(最大可达10.1g),单粒种核重2.81g,千克种核粒数约355粒,出核率28.4%,出仁率79.09%。长把金坠的速生丰产性能,良好,无大小年现象,耐旱、耐涝、耐瘠薄,但抗风力较差。种壳薄,种仁质细、性糯、味香、略带甜味,为郯城之著名品种。近年来新选育的优良单株有郯城5号、庆春6号等。 (2)橄 榄 果 球果大小为纵径3.2cm,横径2.4cm。单粒球果平均重9.55g(7.8~10.0g),每千克粒数105粒(100~128粒)。出核率24.7%。种核长圆形或长纺锤形,先端突尖,珠孔迹明显。下部稍狭,基部具尖,两维管束迹迹点小,相距有远有近,可达3.2mm,分列于端尖两侧。两侧棱明显,较宽,上部宽扁,呈刀状,中下部逐渐消逝。有背腹之分。种核大小为2.7cm×1.5cm×l.3cm,单粒种核平均重2.2g(可达2.4g),每千克粒数455粒(可达416粒)。浙江长兴的小粒种钻鞋针,单粒种核平均重仅约1.4~1.6g,每千克粒数达625~700粒。出仁率77.4%。本品种在广西视为优良品种之一。浙江长兴群众亦多喜爱。但生长势中等,成枝力较弱。100年生大树株产约日果50kg。大小年明显,小午时不足20kg。 (3)金果佛手 辣果略粗短,稍弯,长2.9~3.5cm,纵径3.3cm,横径2.6cm,单粒果重8.2g(可达8.4g),千克粒数122粒(可达119粒)。出核率22.5%。种核长卵圆形,中部以上广阔,下部狭长,似蝌蚪状。先端圆钝,具小尖。基部窄狭,尾秃尖,两束迹迹点小,相距近,分别于尾尖两侧。两侧具棱,仅顶端部可见。种核大小约为2.4cm×l.5cm×l.12cm,无背腹之分,单粒种核平均重1.9g,千克粒数,526粒。本品种核壳较薄,出仁率82.2%,质细味香,品质良好。丰产60年生树,产量可达90kg,大小年不明显。惟种核较小,是其一大缺点。 (4)天目长籽 (5)九甫长籽 2、佛指类品系 (1)佛 指 (2)七 星 果 (3)尖顶佛手 种核大小为:大粒型2.8cm×l.85cm×1.5cm,单粒核重2.98g(可达3.3g),每千克粒数约336粒。小粒型2.4cm×l.6cm×l.35cm,单粒核重2.16g(可达2.4g),千克粒数463粒。种核薄,出仁率高达80%。目前,本品种的大粒型仅见于江苏邳州港上镇港西村,该树约70年生,树高12.5m,干高2.5m,胸径69cm,冠幅9.3m×9.1m,单株年产白果60kg上下。本品种种仁饱满,质地细腻,无苦味,有香气,但糯性不及佛手和梅核。 (4)大 佛 手 两侧具棱,棱线明显。种核大小为3cm×l.85cm×1.35cm,单粒种核重2.94~3.13g(可达3.33g),每千克粒效约320~340粒。出仁率高达78.9%。本品种生长快速,结实力强。适应性广泛,对肥水要求不高,大小年明显,但间隔期短,如管理得当,可以连年高产,稳产。坐果率高,保果力强。种仁质细,糯性亦好,无苦味。 (5)洞庭佛手 (6)长柄佛手 (7)长糯白果 果纵径3.6cm,横径2.6cm,单粒重13.0~16.5g,千克粒数61~77粒。但出核率低,仅18.2%。种核卵圆形,先端钝圆,顶尖凹陷,可见珠孔孔迹,下部狭长,基部呈尾尖状。基部两维管束迹迹点小而明显,相距较远可达4.1mm,但也有二迹点合为一体者。两侧棱明显,上部棱线宽于中部,至基部渐不明显。种核大小为2.24cm×l.42cm×l.2cm,单粒种核重2.37g,每千克粒数420粒上下。本品种产量一般,200年生左右的树,可产白果50~75kg。但种核粒大丰满,味香甜,糯性特好。由于本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必须加强管理,方可提高单株产量。 (8)鸭尾银杏 3、马铃薯品系 (1)大 马 铃 (2)海 洋 皇 3、大龙眼类品系 (1)大 龙 眼 (2)大 圆 铃 5、梅核类品系 (1)梅 核 果纵径2.87cm,横径2.2cm,单粒果重11.25g,千克粒数89粒,果柄较短仅约2.5~3.1cm,下部宽扁略有弯曲。出核率25%(可达28%)。 种核椭圆状纺锤够,上下两端基本一致,左右对称。浑圆丰满、洁白光亮、先端稍宽圆,具微尖。基部稍现粗糙。两束迹迹点明显,相距较近,不足2mm,有时中间相连呈短横线状,个别的聚为一点。两侧棱线明显,中上部稍见窄翼状边缘。种核大小为2.35cm×1.53cm×l.29cm,单粒种核重2.5g,千克粒数约为400粒。出仁率78%。本品种为丰产树型,邳州的大梅核,112年生树,树高20m,胸径73.3cm,单株年产白果达221kg,大小年不明显。本品种品质细腻,性糯味香,且种仁煮熟呈现翡翠绿色,极为美观,为入菜之上品。但苦味较重是其缺点。本品种之抗性较强,较耐瘠薄和高温干旱,可适应于砾石山地,较之银杏其它品种有独特之优点。本品种之另一类型的小梅核,种子虽小,但丰产性和抗逆性更强,小梅核的食用价值不高,但作为砧木却有其独特的优点。此外,尚有棉花果、珍珠子,、眼珠子、庐山银杏、郯城高生果、浙江猴子眼等均属这一品系。 (四)银杏的主要叶用品系 近年来,由于银杏叶片的开发利用,生产上已提出了叶用银杏品种分类问题,由于银杏采叶园的主要经济产品是银杏叶片,所以叶用银杏品种的标准不同于采果银杏品种的标准。以果为主的银杏品种标准是围绕种子的产量和品质,加以品种上的划分,而以叶为主的银杏品种标准,则应围绕叶子的产量和质量而加以品种上的划分。但遗憾的是,关于银杏叶用品种问题,目前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从当前已掌握酌情况看,有些著名的银杏种子优良品种,从其叶片大小和质量上看,不一定是叶用的优良品种。从栽培经营的效益出发,银杏的叶片大小、质地厚薄、色泽明暗、单株产量、出干比率等指标,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一些银杏产地已开始对叶用银杏品种进行筛选。根据山东泰安市岱道庵银杏品种园的对比观察,初步认为马铃类的银杏表现最好。据郯城县新村乡的调查资料表明,以当地所选的大马铃1,2,3号品种,大圆铃2号和9号品种表现最好。此外,通过几年来的对比试验看出,凡嫁接树均比实生树的叶片表现为产量高质量好,叶片含水量低。名扬中外的泰兴“佛指”,由于其叶片窄小,叶质薄嫩,根据采叶园的要求标准来看,反不如“马铃”、“龙眼”和“梅核”等的叶片丰产性能良好。从叶形态上看,通常三角形和心形叶叶面积大,产量高。银杏的叶用优良品种一般要参照以下条件: 二、银杏繁育技术 (一).种子繁殖 良种壮苗是一切栽培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银杏苗木的繁育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种子繁殖、扦插、压条、分株、和嫁接等方法。用种子繁殖育成的苗木称为实生苗,主要用于嫁接的砧木和直接繁殖苗木。实生苗根系发达,入土较深,对外界条件适应能力强。实生苗是从种胚开始发育,具有明显的童期,进入结果期较迟,由于银杏为异花授粉植物,其后代有明显的分离现象,不易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和个体间的相对一致性。 活力指数VI=X(∑Gt/Dt)。 式中X为幼苗长势(发芽试验结束时测得的根、芽或幼苗的平均长或干鲜重)∑为积加符号,Gt为t日发芽数,Dt为相应的天数。发芽势可表示种子发芽能力和速度的强弱,数值大表示活力强。计算公式为: 2、催 芽 (二)嫁接育苗 通过嫁接将优良母株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植株的枝、干或根的适当部位,经过双方愈合而组成新的独立植株,用嫁接方法繁殖的苗术称为嫁接苗。嫁接苗由砧木和接穗两部分组成。用作嫁接繁殖的枝段和芽子,称为接穗。接穗主要来自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丁字形芽接 丁字形芽接是目前生产上常用一种嫁接方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春、夏、秋季都可进行,但以秋季较好。秋季芽接,选择当年生健壮、芽饱满的枝条作接穗,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并用湿草帘包好或泡于水中备用。秋采春接的枝条要进行沙藏。其削芽方法是;先在芽上方0~1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随后从芽的下方1cm处斜向上削芽,形成略带木质部的马耳形芽片备用。砧木使用1~2年生的实生苗,苗木根颈应在0.5cm以上。在砧木苗离地面5cm处选一平直光滑部位,然后切一“T”形刀口,横口长度为砧木围径的1/3~1/2,纵口长度为1.5~2cm,深达木质部(只削断树皮,不伤木质部)。在嫁接时,用刀“T”形切口交叉处撬开,把芽片放入切口,使芽片上边与“T”形切口对齐,然后用塑料带捆扎紧实目前,在生产上已把丁字形芽接改为一横一点芽接法,即在砧木横切口的中央,用刀尖轻轻一点,而不下刀,点后左 右一拨,撬开皮层接口,然后把芽片顺接口插入,徐徐推进,砧木皮层也就随着芽的推进而破裂,直至接芽上端与横切口对齐为止。这种方法使芽片与砧木木质部结合极为紧密,砧木皮层包裹接芽片也甚为严密。该方法嫁接快,成活率高。 切接 切接法一般适用于小的砧木,苗龄1~2年生嫁接成活率较高。切接法要求砧木的直径略粗于接穗,根颈在0.6~1cm之间。嫁接一般在春季砧木和接穗均未离皮时进行。具体嫁接步骤如下:在离地面3~5cm处,将砧木水平剪断,削平剪口面,选比较光滑平直的一侧,向下垂直切开,深度略短于接穗长削接穗上端保留2个芽,上端从距上芽1cm处剪齐,下端距下芽0.5cm处下刀(在顶芽的背面),削成长为2~3cm长的平滑斜面,入刀要陡直,深达木质部,再将斜面的背面末端削成0.5cm长的斜面,两边削面要光滑。把削好的接穗插入切口,接穗的长削面对着砧木切口木质部插入,至微露大削面上端。若接穗较细时要靠一边插,务使砧、穗形成层紧密相接,切忌砧、穗形成层错开,否则嫁接将不能成活。用塑料薄膜条将嫁接处自下而上包扎绑紧,绑缚时要特别注意勿使切口有丝毫移动。然后再避芽上绑,将接穗上端剪口封闭并绕下打结。若接穗顶部已蜡封过,可不绕上封顶。 劈接 劈接法多适用于较粗大的砧木苗,苗木根际径在1cm以上,苗龄2年以上的实生苗。嫁接时期同切接。在离地面5~10cm处,将砧木剪断,削平茬口,用刀在断面中央切一垂直劈口,深度与接穗削面相同。粗大的砧木,如根颈在3cm以上,可劈成“十”字开接口,口深约3~5cm。接穗上保留2个芽,下刀处距下芽0.5cm左右,并在芽的两侧削成长约3~5cm的光滑斜面,使有芽的一面稍厚,另一面稍薄,呈楔形。切削时入刀处要陡直些。先用一木楔撑开砧木劈口,将削好的接穗厚边向外插入切口中,使接穗厚面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相接,插深至微露削面上端(约0.2cm露白)为宜。一般可同时插入两个接穗,“十”字形切口可同时插入4个接穗。将嫁接部位用塑料薄膜带扎紧,封闭切口,绑扎时切勿使接穗移位。包扎后用湿细土将砧木埋成小土堆,土埋高度超出接穗3~4cm为宜.因为伤口在黑暗条件下容易形成愈伤组织,同时可保证接穗不失水,提高接口处温度,可促进伤口愈合。25~30天后接芽开始萌动出土,40天后取掉土堆,使其正常生长。 插皮接法 插皮接法适用于2年生以上的砧木实生苗。当春季砧木和接穗离皮(形成层开始活动)时即可开始嫁接,但以芽子开始膨大至展叶前最好。具体时间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以清明前后5天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步骤如下:先在苗干上5~8cm处或直径0.8cm以上处剪断, 并削平剪口,在剪口下选光滑一侧下纵切一刀,约1cm,深达木质部。接穗上端保留2个芽,从芽一侧向下方约1cm处向下削一斜面,削面长3~4cm,端部削尖,刀要锋利,削面要平直光滑。然后在背面0.5cm处削一刀去下端的皮部和木质部。把砧木刀缝两侧的皮层轻轻剥开,将切穗长削面对准砧木的木质部,轻轻插入,插入深度为上部露白约0.2cm。插接穗动作要快,插缝口要紧密。根据砧木粗细,小砧插1个接穗,大砧插2~4个接穗。对于小的砧木,即嫁接枝条为1个,砧木茎粗1.5cm以下的接口,包扎时先将两层软纸在一侧用刀划开,深达2/5处,紧紧包住嫁接部位,然后用塑料薄膜带缠住,再用麻皮扎紧。对于较大的砧木,包扎材料是两张方形软纸和一块方形塑料薄膜,根据接穗个数和方位角,在插接穗前把方决塑料薄膜用刀划开小口,中间连接部位大小与砧木直径相仿。然后再将方形塑料薄膜用同样的方法套上包紧,用粗麻皮从上至下绑扎牢。绑扎完后,接穗顶端切面蜡封。 插皮舌接 该嫁接方法在树液开始流动、树皮易剥离的清明前后进行,该方法适应于2年以上、茎粗1cm以上的实生苗。具体嫁接步骤如下: 芽苗砧嫁接 芽苗砧接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嫁接新技术。采取此法嫁接,比芽接法缩短育苗期2~4年,比其它枝接法缩短育苗期3~5年。成活率较高,苗木质优,成本低,但嫁接技术要求严格,管理要求精细,并要培养高质量的芽苗砧。 (三).扦插育苗 银杏插条极易成活,插条育苗的好处很多,既能节约种子,又可保持品种优良特性,加速良种繁殖,提早结实,但是最大缺点是,大面积的育苗很难保证有充足的插穗来源。银杏插条育苗,可用硬枝也可用嫩枝扦插(绿枝扦插),硬枝扦插是采用一年生(或二三年生)枝条作插穗。嫩枝扦插是采用当年生长的夏季幼嫩枝条作插穗。两者相比嫩枝扦插的成活率高于硬枝扦插的成活率。但嫩枝来源较硬枝来源更为短缺。 采集插穗 一般植株的硬枝穗条采自2~20年生的大树上,采1~3年生的枝条。2年生穗条扦插的生根率最高,达80%~85%,3年生穗条扦插的生根率为58%~65%1年生穗条扦插的生根率为45%~55%。秋末冬初(落叶后)采条最好,此时枝条积累养分多,插后成活率高。 插穗剪截 插穗长度10~15cm(4~6个芽),上口齐平,在芽的上方1cm处,下剪口为单马耳形,在芽的对面,马耳形上口离芽1cm,剪口要平滑,不撕裂树皮。将梢部、中部和基部的插穗分别捆起来,特别是带顶芽的梢头插穗要单独成捆。每捆50~100根,上下端一致,不得本末混放,每捆的下端要平齐。 插穗的处理 秋末冬初采的穗条,剪截成捆后,下端在1000mg/kg浓度的ABT-1,PRA,PRB生根粉或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10s,深度2cm。或在100mg/kg浓度的溶液中浸蘸30min。取出,竖于地窖内的干净河沙中,或拱棚阳畦温床中,促生愈伤组织,春季插时取出。春季采条剪截后,按上述要求捆扎成捆,下端浸蘸在500mg/kg的萘乙酸滑石粉浆中或生根粉10min,1000mg/kg的萘乙酸或生根粉液中浸蘸10s,取出扦插。有的地方剪成只有1个或2个芽的短插穗进行扦插,也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是苗木生长很慢,长期不能出圃,除了繁殖极优良的品种外,一般生产单位不宜采用此法。 扦插 秋末冬初(在黄河流域为10月底到11月上中旬》扦插,插后要注意防寒,最好的办法是将插穗埋入土中,并培成土垄,再盖10~15cm厚的草。或是架设拱栅(高0.6m左右)。3月上中旬天气渐暖,中午揭开拱棚两头的塑料薄膜,透气降温。4月上中旬逐渐扒开土垄,使插穗士端露出1~2个芽,盖的草仍留着,只将盖着芽的扒开。 春季扦插在2月下旬至3丹中旬。扦插时先开沟,将插穗按预定株行距斜插入土中。或用木质扦插锥打吼,再插入插穗,盖土压实,插完一畦后浇透水一遍,土壤晾干后轻锄一遍,将土轻轻拥向插穗基部,地面露出1~2个芽。(3)扦插的株行距可采用下列三种:10cm×30cm,每公顷扦插苗33万株;10cm×20cm,每公顷产苗49.5万株;8cm×20cm,每公顷产苗63万株。 在营养袋中扦插,插穗长8~10cm,先将营养袋下部打几个洞,便于根系穿出。袋中填入基质后,用木棍插好孔,再插入插穗,填满基质。在苗床中排列前,先在底部垫上20cm细沙,再放入营养袋。袋的周围、袋上面和袋间隙都填沙。 扦插以后,用麦糠或稻糠、杂草和锯木屑盖在畦床上,在3~4月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有利萌芽和长条,5~6月,又能减少较强阳光直射,防止灼伤苗条。盖塑料薄膜或在小拱棚中扦插,要在5月底(黄河流域)或4月中旬(亚热带)撤去塑料膜。但是要加强侧方庇荫。 移植:凡用营养钵扦插的,大约在扦插后70天(亚热带)至80天(暖温带)移植,插穗生根4条以上的营养钵才能移植,未生根的仍留在原地。移植前要炼苗10~15天,采取的措施是:在保持基质一定湿度的情况,逐渐减少喷水次数和喷水量,使基质含水量逐渐降低,但中午高温强光之际,仍要喷水,防止嫩枝被晒伤,在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16时以后,要增加畦床上的光照,撤去遮荫物,使透光量达到全光的80%,甚至全光照。未用营养钵扦插的,不要过早移苗,因为此时插穗根系脆嫩易断,气候高温干旱,移栽后死亡率高,存活的苗木生长极慢。不移栽,虽然密度大,但是银杏幼苗群聚性强,只要肥水适量,当年根系能长到30cm,新梢长到15cm。为防止茎腐病发生,每15~20天喷1次800倍液退菌特。第二年春季再移植,做二级育苗。 采穗条 嫩枝采条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半木质化的1年生枝在8月中旬至10月采条。母树为2~15年生苗木和幼树的1年生枝。优良实生变异类型树上的当年生枝及嫁接树上的当年生枝也可以作插穗。粗度0.5~1.0cm。 插穗剪截 嫩枝扦插的插条,长10~15cm,含3~4个芽,保持3枚以上叶片,因为叶片除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刺激切口生根的激素。插穗下端带一段上年生硬枝(长度3~5cm),叫做带踵枝,扦插后生根率、根数和根长都超过嫩枝插穗。在相同措施下,穗条上不同部位的插穗,生根率不同,其顺序是:基部>中部>梢部,究其原因主要是养分积累量的差异。因此,剪插穗时应按三个部分分别堆放和捆扎。插穗剪截后,每50根一捆,下端平齐,在1000ul/L生根粉液中或萘乙酸中浸蘸10s,或在200~300/11/L浓度中浸蘸20s,取出扦插。将嫩枝插穗剪成单芽或双芽的短穗扦插,在精心管理下,也能取得很高的成活率,但是只在繁殖优良品种时使用。 扦插 单芽及双芽的插穗全部埋入基质中,3芽以上的插穗,插入基质中的深度为5~8cm,嫩叶不能接触到基质,以免烂叶。各插穗的叶片不能相互重叠或挤压,最好是叶片朝向一个方向,芽向另一个方向,扦插时先用木棍穿洞,再插入插穗,压好基质,插完一畦后浇透水一次,使基质与插穗密接。株行距5cm×l0cm。嫩枝扦插后,60~80天根系长成,如精心管理,当年新梢高度3.0~6.5cm,地径0.3cm。 嫩枝扦插后的管理 (四)、高空压条和根蘖繁殖 1、高空压条 (五)、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多种离体生活的有机部分,在适宜的人工培养基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愈伤组织,并逐步分化出器官(芽、根)最终形成完整的小植株(具有根、茎、叶、芽)的过程。银杏组织培养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快速繁殖性状特异的优良品种,特别是母株少,繁殖材料奇缺的情况下,更显得重要。 (六)、苗木出圃 1、出 圃 (七).微体繁殖 微体繁殖是用植物的胚、花粉、茎段、叶片、细胞、原生质 体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使其成长为完整的植株。 据报道,银杏可用花粉、胚和茎段培养分化。花粉培养以 改良的怀特(White)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即WM(改良怀特 培养基)+0.25%酵母提取物+1毫克/升吲哚乙酸,也可用WM+20%椰子乳汁;椰子乳汁最好用蔡氏细菌滤器过滤。用新鲜花粉或贮藏在7℃干燥条件下的花粉都可以培养分化,但两者均有0.1%左右的花粉发育不正常。花粉的正常和变态发育过程。花粉培养中体细胞和未成熟精子细胞 在同一培养条件下,细胞大小有很大变化,体细胞要大得多。未成熟精子细胞中只有个别配子体发育为2个精子细胞,尾 端有螺旋状带的成熟生毛体。1933年已发现用3毫米大小的银杏胚,经过培养,可以正常生长成为实生苗。据研究,用改良怀特培养基加入椰子乳汁,对幼胚生长有良好的影响,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提高生长速度,并在苗端四周及子叶表面产生分生组织。认为幼胚大小以900~1600微米为好,2800微米以上的胚,不容易产生愈伤组织。椰子乳汁的浓度为10%~20%。从多年生母体采取当年嫩生梢。剪去带柄叶子,消毒后切成从0.5~0.8厘米茎段,节上段和下段为1:2的比例。每瓶接1~2段。培养基为WM+BA(6苄基腺嘌岭)0.5—1毫克/升+NAA(萘乙酸)0.5毫克/升+NH4C1(氯化铵)5.34毫克/升+蔗糖4%+琼脂0.5%。接种3天后即能形成愈伤组织并生长腋芽。再将带节无菌的茎段在N6(培养基)+2,4-D3毫克/升+BAl毫克/升+NAAl毫克/升+蔗糖3%+琼脂0.5%的培养基上培养3个星期即可分化生根。若将这种培养基中的2,4-D成分改换成NH4Cl成分,则可诱导腋芽生长,出芽率能达83.12%。上述培养方法一般都在25~29℃条件下进行,第一个星期为暗培养,第二个星期移到有自然光照的分化培养室培养。 |
版权所有 中国银杏网 苏ICP备05068772号
主办单位: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中国银杏研究会)